分类 《白话佛法》十二 下的文章 - 第 6 页 - 心灵之光
首页
推荐
心灵之图
Search
1
【修心是要把自己修上去,不是要做领导】Zongshu20200829
257 阅读
2
【東方臺制作】娑婆世界最慈悲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视频合集)
233 阅读
3
【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境界的人不要人家还债】Shuohua20161125
231 阅读
4
【東方臺制作】《伟大的佛陀》
217 阅读
5
师父讲述佛陀伟大的一生|纪念佛陀出家日 20200301 视频开示节选
203 阅读
默认分类
法会
完整开示
精彩片段
共修组提问
看图腾
节目录音
问答节目
图腾节目
特别开示
观音堂开光
素食分享会
周六联谊会
大日子开示
师父小妙言
珍贵视频
白话佛法
广播讲座
视频开示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一
新加坡共修
2021 专题
2022 专题
2023 专题
2024 专题
2025 专题
210326 缅怀佛陀和净心
220506 缅怀佛陀
230113 平安吉祥迎新春
240101 佛光普照迎新年
240226 八正道
241118 控制杂念
241125 人生八苦
241202 远离对名的执着
241209 情债
241216 用圆满的心平衡世间的不完美
241223 性格与生肖
241230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250106 家和万事兴
250113 守护自己的气场
250120 喜迎新春
250203 学佛修心的目标
250210 无常是人生的真谛
250217 改变习气 调整思维
250224 念经是学佛修心的重要环节
250303 中庸处事是智慧
250310 精神不集中的原因和对治方法
250324 心经的深意和妙用
250331 承认错误 可以消业障
250407 五大法宝的力量
250414 学佛人如何面对经济困境
250421 远离人间修行的诱惑
250428 不让恶缘转轮回
博客内容
同修分享
解答来信
专题开示
佛教故事
震撼视频
禅心妙语
登录
找到
67
篇与
《白话佛法》十二
相关的结果
- 第 6 页
2025-03-16
【42. 随波逐流失境界】—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42.随波逐流失境界 要懂得,人间的一切知见无非就是你自己的妄想。实际上,人间所有人的见解,还有你知道的事情、你自己认为的,都是妄想出来的。有些人怀疑自己的老婆:“她过去从来不化妆,今天怎么又化妆又抹香水的?是不是对我有二心?”你越想越害怕。知见就是你妄想出来的、没有的事情,越想越害怕。所以,人的所有的想法都是想出来的,你不想的话,怎么会有想法呢?所以佛陀叫我们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的第三个说的就是“想蕴”,你不要去想,整天乱想,神经会紧张、错乱,神经病也是想出来的,你已经在修心了,在佛的净土中,你还要去想,就会蕴想出邪思邪念。 要修成正果,就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就是要想明白,才能见到菩萨的本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见到“真如本性”,你认为你对人家好是真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见法性?法性是什么呢?就是见到自己真如的本性、见到真正的本性之后,你才会见到法性。法性里面包含着法身、报身、应身。 在红尘当中,为什么说晚上“灯红酒绿”?为什么叫“红灯区”?因为人间被称为“滚滚红尘”。汽车从灰尘中开过去,灰尘都出来了,红尘滚滚。在这样的红尘当中,人以污浊之心,就是把自己非常污浊的心当成净土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分干净和污垢,以烦恼之心当成自己的本原。“我这个人本来就是这么烦的,我这个人从小生出来就是这么烦的,苦不堪言啊”,其实你已经把菩萨的心忘记了,明明你最大的本原心是佛,你把佛性全部遮住了,你以为你生出来的这个本原就是这么烦恼的,因为你心有病啊,所以你越来越烦恼。 在人间有一句话叫“随波逐流”,一个波浪过来了,你顺着它跑。冲浪的时候,滑板冲上去又滑下来,随着这个浪上去、下来,这就叫随波。在人间也是这样的,今天大家一起这么做,你也跟着去做,过两天大家都倒霉,你也一起倒霉。人家买股票,你也跟着去买,股票一跌,你跟着大家一起亏钱,最后全部亏光了,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很多人跳楼?因为本钱全没了,即使股票下跌了,也没有机会再来买股票、再来发财,什么都没有了,结束了,所以内心难以平静。这就是随波逐流失本性。 人的心为什么难以平静?因为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你应该悟出到人间来没有什么想不通的,来到人间就要想得通。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事,因为每个人修心的境界不一样,障碍不一样,得到的果当然也会不一样。 真正的开悟之人,要理解自己,要知道我到人间来,就是要学会接受、承受苦痛,我是来消业的。一个真修的人修到后来,会有什么想法呢?就是我不需要解脱,因为我本来就没被人家绑住,这就是“菩提本无树”的高境界了。解脱什么?是你自己把自己套上去的,你自己又想解脱,其实你本来就没有被束缚,你没有把自己捆起来,谁会绑你呢?是你自己绑住自己的。 很多人过去喜欢打麻将,学佛之后,师父说:“你不要再去打麻将了。”然后他说:“师父,我坚决不再打麻将了。”可是,到了打麻将的时间,牌友的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吓得都不敢接听电话,心里难受啊,他把自己束缚住了,为什么?他觉得师父叫他不去,但是牌友们叫他去,他难为情,放不开,他就把自己捆住了,最后还是去了。想一想,是谁绑住你了?是师父把你绑住了,还是你自己把自己捆住了呢?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16日
0
2
0
2025-03-16
【41. 学忍辱 去瞋恨】—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41.学忍辱 去瞋恨 师父接下来讲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佛法哲学观。人都有负面情绪,用现在的话说,人的负面情绪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愤怒和仇恨。所以,一个人只要愤怒了、恨别人了,这个人就会有着负面的心态,心已经不正了;一个好的正面心态的人,应该充满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我很恨,我很愤怒。”这样的人已经是负面心态的人了,根本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一个明白的人会恨别人吗?人的本性是菩萨,明心见到本性的人,你说他会有负面情绪吗? 师父一直都很法喜,除了你们这些没修好的弟子让师父不开心,师父对人间的事情都很想得开,发生大的事情师父都能解脱。但你们这些弟子,不是这个心眼小,就是那个情绪不好,想一想,你们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因为你们见不到本性,见不到佛性,所以你们就会被贪瞋痴控制。你们怎么会被贪瞋痴控制的呢?因为你们没有找到佛性。想象一下,贪婪的人,他有佛性吗?瞋恨的人,他有佛在身上吗?傻得被骗成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菩萨的智慧在身上吗?他有智慧吗?哪来的智慧啊?这就是丢失佛性后的无明。 贪瞋痴,就是想不到的事情还要去想,没有的事情去想出来难过,过一会儿想通了,“我无所谓了”,意识像神经病一样。人间有些事你就根本不应该去想,想了就叫愚痴。所以,你见不到佛性,你被这些贪瞋痴控制,暂时失去了佛性,你就会失去忍辱心。你看不到佛性,你是不会忍耐的。你们去看发脾气的人,哪一个人能够忍耐?“你再讲一句!我已经听你讲了一个小时,你还要骂,我告诉你,我是菩萨我都憋不住了!”这是什么话?他说自己是菩萨?如果是菩萨,永远憋得住。师父的这些丰富的语言都是师父给听众看图腾的时候,同修跟师父反馈讲的:“台长,你知道吗?我跟我老公讲,我就是菩萨,我都不能再忍耐他一个小时了。” 忍辱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够忍耐的人,实际上慢慢地就能化解冤结。那么,怎么样能够忍耐呢?首先要精进。你要想把忍辱心保持在心中,你一定要有精进心。人有很多恨心,你们知道恨心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恨人家?讲得出来吗?“我就是要恨他。”你们讲不到点子上,师父告诉你们,会恨别人,这就叫没智慧。师父讲给你们听,恨心是和别人比较而来的。你去跟人家比较,一比较你就会产生恨,所以人不能跟人家去比的。 不去和别人比较,你就不会有分别心,分别心就不会出来;你没有分别心,你就不会有不平等心。师父讲的都是佛法。天天念佛的时候都说平等心,你不跟人家去比较,你怎么会不开心呢?平等心是最好的药,这个药是治什么病的呢?师父再把平等心跟你们讲得透彻一点。就是说,你看人家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看见年纪大的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看见小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这就会让你的心变得平等。 佛陀看所有的弟子都是一样的。佛陀有一次在天上说法,他看见有些在下面听的小菩萨心神不定,还有的小菩萨左看这个是哪位大菩萨,右看那个是哪位菩萨。在天上很好玩的,大家坐在一起听佛陀讲课,就像你们听佛法课一样,也会看来看去:他是哪一年来的?他是什么地方的?结果佛陀用法力,所有下面的人的脸全部变成佛陀了。你们知道部队里面的人为什么要统一穿军装?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要穿校服?就是要一模一样,让你认不出来,不知道谁是谁,你就会没有分别心。 师父跟你们讲,平等心是治疗、去除瞋恨心最好的良药。你恨这个年纪大的人,恨自己的婆婆,你就想想:“要是这个人是我的妈妈呢?如果她是我的妈妈,我会这么恨她吗?”“这个邻居太讨厌了,我真的恨死了这个邻居。”如果是你的孩子住在隔壁做邻居,你会这么恨吗?万物唯心造。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16日
0
2
0
2025-03-16
【40. 无得即属无智】—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40.无得即属无智 本觉就是每个人对事物和人的根本感觉。师父问你们,你们每个人对人和事物的感觉是什么?就是希望真心。你今天感觉到这件事情,不管它发生了什么情况,你要真心对待,心无所谓,归源于智慧本然,就是在内心当中无所得。这是什么意思呢?有智慧的人不是得在表面上,而是得在心里,内心很开心。 有一个人在公司里拿到了五百块钱的奖金,他平时每个月的工资都要交给他的太太,但是在公司里拿到的这份奖金,他回到家里不想告诉他太太,后来他自己花几块钱去买彩票,中了大概三十几块钱,他把买彩票中的钱送给了他太太,他太太开心得不得了,他就把那五百块钱藏起来。这个事情就是告诉大家,虽然先生隐瞒了他太太,但他太太只要感觉心中得到了,就开心了。实际上她丈夫把表面的东西给别人是无所谓的,但也是因为她丈夫开心,因为失去小利,赢回大利。所以学佛人即使你失去了人间的一些物质和语言、感受,对你来讲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只要你心里感到满足即可。 去除障碍,你的心中就会显露出对人间事物的一切空性。一切空性是什么?人间的一切事物全部都是空的,有什么意思呢?你今天把老婆骂得一塌糊涂,你今天赢了,你又算什么呢?到最后什么都是没有的,都是空的,过几天你还记得吗?你骂老婆在结婚之前什么事情怎么样,现在又怎么样,这些都是空性的,岁月流逝,一切空无,没有实体,对不对?然后过几天老婆又把你骂得一无是处。 你们看过《阿Q正传》,明明这件事情他很不开心,他就把它想得很开心。师父小时候看过一个三毛的漫画。三毛穿得很破,脏得不得了,几个大亨坐在一辆汽车上,三毛跟那几个人说:“你们能不能带我一段路?”(这是画出来的。)结果有个人“啪”地打了三毛一个大嘴巴,把三毛打得摔倒在地板上,三毛爬起来的时候头上一个大包,眼睛还冒着金花,就是说他被打得眼睛冒金星。过了一会儿,那辆车开不动了,那几个人跑过来说:“你帮我推推车好吗?”三毛把两只手往后面一摆,昂首挺胸地理都不理他们走过去了。 实际上,人活着就是一种乐趣,就是要想开,要自我陶醉、自我解脱、放下,一切都是空的,真如了分明,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是真的假的,一切都会分明的。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用不着跟别人讲:到最后走的时候你能够上天,你就是一个好人;你死的时候下去了,你就是一个坏人;你虽然在人间还没有死,但是你天天做噩梦,你就已经是一个坏人了;你现在活着,天天做好梦在天上,你一定是一个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坏人菩萨都知道,不是你自己的嘴巴讲出来的,是用你的行为作证的。 很多人的婚姻很痛苦,但又跑出去到处跟人说“我真幸福,我先生对我怎么好怎么好”,全是说谎的。试想一下,她自己心中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她说谎了并不能有任何改变,所以真如了分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你没有智慧,你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你得不到?因为你没有智慧。这句话反过来就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再反过来讲就是“无得来自于无智”,因为你没有大的智慧,所以你就没有真正地获得成果。师父今天一个晚上都在给你们讲《心经》,以后你们念《心经》的时候要好好地念。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16日
0
4
0
2025-03-16
【39. 智而无智 才是真智】—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39.智而无智 才是真智 上次和你们讲了“苦集灭道”“五蕴皆空”,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无智亦无得”。为什么要跟大家先讲这些呢?因为当你们念经的时候,如果你们懂得多一点,可能念起来会很有感悟;如果你们对经文的意思根本不懂,那么,你们就会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了。 “智”是什么?智慧般若,菩萨的智慧叫般若。有智为妙,有智慧的人,他的心就想得通。过去说你想得通、心里明白,那你就是有智为妙。我们说这个人妙极了,其实就是很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什么办法都会想得出来,那就是妙法,所以称为妙智。师父把“智”和“妙”分开来讲给你们听:“智”就是我能去做,因为你有智慧了,你什么都能做;“妙”就是我能够理解和认识它,我觉得这个事物可以转换,让事物变化,这就叫妙法。很多人说没救了、没办法、到底了、死了,实际上都有妙法。只有你的心死了,你这个人才真正地死了;只要你的心不死,你永远会有方法。 在“无智亦无得”里面,“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所证的佛果,你得到的佛果,这是学佛的一种境界。师父把这几个字已经给你们分析了,你们加在一起听,这句话的意思就出来了。“无智亦无得”,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就会没有妙法,你就不能证得佛果。 佛果有四种,师父给大家解开来讲。有些人修到后来说:“我学佛了,我成佛了。”你以为你成佛了?佛有四种果位,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就叫四圣道。人家说你修佛果,修成四圣道,实际上你就是和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合一,就是说你的缘分、觉悟、开悟完全合一了,你拥有了最大、最有力量的智慧。师父看你们这里的很多人不一定能完全听得懂,师父再分析给大家听。“无智亦无得”,讲的是如果你没有很大的智慧,你就不能证得所有的果德,包括果位和道德、德行。 佛法界讲,智而无智,才是真正的智。一个人有智慧,但是他看上去、他说出来的话好像没有智慧一样,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有智慧。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大智若愚”,“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傻傻的一样。想想看,一个人已经聪明到傻掉了,那就是菩萨啊。我们现在坐在下面的很多人,难道你不会吵架吗?难道你不会跟别人争吗?难道你不会跟人家斤斤计较吗?你知道别人在欺负你,你为什么不跟他吵架啊?因为我们大智若愚,我们知道学佛之后没有什么可以争的,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我们才叫真正的有智慧。 很多人以为学佛的人傻傻的,骗了他都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被骗了,他都不能对别人怎么样。实际上,谁傻啊?当然是骗别人的人傻,人家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你们很多人在人间做事情,总以为别人不知道:“我骗骗他,我耍耍他。”就像我们小时候以为自己很聪明,想了半天,开口跟爸爸妈妈说:“妈妈、爸爸,我跟你们谈一下好吗?”因为你只有十五岁的智商,你不是爸爸妈妈五十岁的智商,你的所有的人生经验都不如你的爸爸妈妈,你怎么能够骗得过爸爸妈妈五十岁的人呢?你以为你很聪明,爸爸妈妈说:“好,孩子你说吧。”“妈妈,我不是说弟弟不好,弟弟很好的,他对我很好……”其实,爸爸妈妈在听他讲这些话的时候就知道,他最后一定会说弟弟不好。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有智慧的人看上去要没有智慧,难道是他真的没有智慧吗?他傻傻的,你欺负他,他也能够忍受,如果他不能忍受,他就闯祸了,就不是学佛人。很多夫妻为什么能白头到老?里边一定有智而无智之人,就是装傻。知道老婆整天地骂我,我不理她,装装傻,看着老婆生气了,过一会儿买个东西送给她,说几句好话,这种人不叫有智慧吗?智而无智才是真正的智,得而无得才是真正的得。你好像得到了,那是没有用的。举个简单例子,在很多人面前,有的人为了面子就是非要争赢这句话,已经被人家讲得很难听了,他最后一定还要骂人,一定要解释,骂得对方当场不响了,他觉得他得了。等他刚刚走出房间,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太无耻、太没有修养。他得了吗?得而无得,得不到啊。 师父把这个意思再反过来告诉你们,“得而无得”,就是好像要去得,但是我不要。很多人想要一样东西,嘴巴里先说不要,比方说,过去在一个公司里有一张电视机的票子,这个电视机给谁呢?科室有五个干部,大家都想要,没人敢开口,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马上就讲:“我不要,给你们几个人就好了。”最后其他几个人又说:“什么不要?就给你!”因为那几个人已经吵起来了。你说说看,他得了没有?他就得了。这个哲学就称为“转换学”,因为转换思维失而复得的方法。你说“我不要,你们不要给我”,最后人家就要给你了,对不对?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16日
0
1
0
2025-03-16
【38. 论五蕴皆空】—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38.论五蕴皆空 第三个果叫“六入”。小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鼻子闻不出味道,这个就是师父刚才跟你们讲的“名色”。接下去孩子慢慢地长大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进入到了他的意识当中,六根的人形起来了,耳朵听得见了,眼睛看得见了,开始哭了,为什么?因为看到了就哭了,听到了就哭了,想到了就害怕了。 第四个果是“触”,出胎与外界接触。一个人出胎之后,马上跟社会接触了,苦不苦?你看哪个小孩子生出来不哭?整天“哇哇哇”地哭。天冷天热他都觉得不舒服,跟外界一接触人就不舒服。我们现在很多学佛的孩子,在东方电台待的时间长了,你要他去和外面的人打交道,他会感觉很不自在。所以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你们成为佛的弟子之后,你们的境界越修越高,那么看外面的人会越来越不舒服,觉得他们讲话做事情什么都不太如理如法。要记住,他们不是学佛人,我们只能原谅他们。 还有一个果是“受”,就是由于跟外界接触所产生的苦和快乐,就是感受。这就是三世因果的现在五果。 三世因果的现在有三个因,第一个是“爱”。一个人在人间的爱是最痛苦的,去爱一个人很痛苦,被人家爱也很痛苦,对环境生出爱欲、欲望,就是有了爱的感觉。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对一个事物都会爱,何况对一个人?你们没有养过狗的人很怕狗,但是师父告诉你,当你一旦在家里养了一条狗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地喜欢它,会跟它有感情的,不要说狗,连鸡都是这样。要懂得,你喜欢这个房子,就是对环境的爱。因为样子很好看,我就喜欢这个房子,我就喜欢这个家具,这也是爱。我很喜欢他,就产生了爱。我觉得跟这个人很容易谈得来,也产生了爱。 接下去是“取”。取就是追求,追求就是取,会造很多的业。去追求某一件事情,去索取它,你就慢慢地成为它的奴隶,会产生业障。业障有善业和恶业。我今天要做这个事情,只要我去追求它了,我就有业了。你今天做好事情,那就叫善业;你今天做坏事,就叫恶业。 还有一个因叫“有”。有是什么意思呢?刚才讲到业已经形成了,因为招来的果报,你已经把这个事情做出去了,已经得到回报了,就是我已经得到它,我已经有了,那么你就有了果报。这是现在的五果三因,还有未来的二果,加起来就是十二因缘。 未来的第一果是“生”。再受到未来的五蕴之身的苦恼,让你不断地受到五蕴之苦。就是说,人死亡之后想不种因了,接下来又投人了,又受到五蕴的苦恼。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师父问你们,为什么菩萨说五蕴很苦?因为你在人间的感受、想法,还有色身、行为,以及你的意识,这个五蕴其实都是空的,虽然空,但会让你内心世界痛苦,所以菩萨让我们连五蕴都不要有。佛在《心经》里面说“照见五蕴皆空”,叫你们不要去想,就是不要有色、受、想、行、识。 师父为什么叫你们不要去想?因为一想,你就会觉得自己活在人间很痛苦,一想你就不敢看别人了,你想得太多了,你听得太多了,你受得太多了,你的意识可能就犯罪了,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要去想,因为这些东西全部都是空的。师父问你们,色是不是空的?看见了有色世界,花花绿绿的花草、房子,漂亮吧?看过了就没有了。受,感受,肚子饿的时候,感受到很饿,吃饱的时候那种饿的感觉一会儿就没有了。想,当你痛苦的时候,越想越痛苦,越痛苦越想。你们小时候痛苦的事情想到现在还有吗?菩萨叫你们照见自己的心要五蕴皆空,要空掉。行,你的行为今天做过了,还有吗?识,就是意识,你的意识想过了,还有吗? 未来还有一个果就是“老死”。因为生和死是连在一起的,出生了,慢慢地老了,最后死了,然后又生。所以十二因缘讲的未来的两果因缘就是生和死。人们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当你出生了,你就准备死了,当你要死了,你又准备再投胎、再出生了,所以未来之身渐渐又老,又会死掉,这就是因缘果报。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16日
0
0
0
上一页
1
...
5
6
7
...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