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话佛法 下的文章 - 第 2 页 - 心灵之光
首页
推荐
心灵之图
Search
1
【修心是要把自己修上去,不是要做领导】Zongshu20200829
256 阅读
2
【東方臺制作】娑婆世界最慈悲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视频合集)
229 阅读
3
【今世的逆缘 都是前世造业所致 | 梦见贪图功名利禄的人被鬼看不起】
184 阅读
4
视频 | 博客专题【纪念伟大的慈母观世音菩萨诞辰日】
178 阅读
5
【经常胡思乱想怎么办】Wenda20130714A
174 阅读
默认分类
法会
完整开示
精彩片段
共修组提问
看图腾
节目录音
问答节目
图腾节目
特别开示
观音堂开光
素食分享会
周六联谊会
大日子开示
师父小妙言
珍贵视频
白话佛法
广播讲座
视频开示
《白话佛法》十二
新加坡共修
2022 专题
2023 专题
2024 专题
2025 专题
220506 缅怀佛陀
230113 平安吉祥迎新春
240101 佛光普照迎新年
240226 八正道
241118 控制杂念
241125 人生八苦
241202 远离对名的执着
241209 情债
241216 用圆满的心平衡世间的不完美
241223 性格与生肖
241230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250106 家和万事兴
250113 守护自己的气场
250120 喜迎新春
250203 学佛修心的目标
250210 无常是人生的真谛
250217 改变习气 调整思维
250224 念经是学佛修心的重要环节
250303 中庸处事是智慧
250310 精神不集中的原因和对治方法
250324 心经的深意和妙用
250331 承认错误 可以消业障
250407 五大法宝的力量
250414 学佛人如何面对经济困境
博客内容
同修分享
解答来信
专题开示
佛教故事
震撼视频
禅心妙语
登录
找到
113
篇与
白话佛法
相关的结果
- 第 2 页
2025-03-30
【62.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62.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学佛人要懂得将凡心入佛心,就是让我们凡人的心要进入到佛心的境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就是解决人类心灵和精神问题的各种方法,师父告诉你们,将凡心进入佛心就是一大法门。比方说,你们平时想的都是人间的事,做的是凡夫的事情,如果你们突然之间用菩萨的境界去想问题、做事情,那么,你们是不是拥有了一个法门?这就是找到了你们的实相,实实在在的学佛后的人间解脱之相。我们学佛修心就是要修出人间的真实如来相。 人间的实相是什么?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人间的真谛就是苦空无常。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苦了一辈子,死了就空掉了,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在这个人生过程中,不停地有无常出现,世上任何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如果你想修出实相的话,那你就要懂得你的这个实相是怎么来的。只有当你认识佛法之后,你才会得到这个实相。什么叫认识?我们平时经常说“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实际上,我们要得到实相,首先要认识佛法。你们天天磕头,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是干什么的,你们天天对着观世音菩萨磕头,你们不知道观世音菩萨在干什么,这就叫认识肤浅。深层意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到佛法的实相,完成法界的真佛实相。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叫法界。真佛实相是什么?就是让大家离苦得乐,就是让大家最后能修回到天上去。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如果一个人有佛心,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很多人问师父:“我怎么样能成佛呢?”这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那么,具体观想什么呢?观想佛的相好庄严。看看佛像、菩萨的像好看吗?相好吗?常常有人说:“这个人的相貌好啊!”就是相好,相好就庄严了。如果一个人的模样凶神恶煞一般,这个人怎么成菩萨?福德智慧,福德如果有智慧,那么神通就有法力。神通有法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说的在人间你具有超出人间的意识,拥有解决人间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人间的法力就是我们拥有超人的智慧。我们在观想的时候,要让这些全部进入到自己的意念当中。所以人的意念很重要:你天天有不好的意念,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一个坏人;你天天拥有好的意念,时间长了,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观想要观到自己的意念当中,要有道德,要有福德。 要观想到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心可以制造你的六道。经常观想自己的心,你的心就可以知道哪一道可以去,哪一道不可以去。如果你的心天天想着“我要作佛”,那么你在人间的思维就超出了六道;如果你天天为自己自私地活着,那你就还是一个自私的凡夫俗子;你天天都是为人间的温饱活着,天天都是人间的算计,那你还是在六道当中轮回着;如果你天天在人间享受,那你就是在天道:这些都是你心里观想出的六道。 师父要你们观想到心是大乘和小乘。大乘就是说,你的心要懂得救度众生;小乘就是好好地自我修心,管住自己。戒定慧实际上也可以作为小乘,因为你守戒,你就会有定力,那么,你就会有智慧生出来。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就会有善恶在心中,有智慧的人心中不会有善恶。因果也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你的心可以化出菩萨、佛,你的心也可以化出魔和地狱,所以心中恶多善少的人就会很痛苦,天天活在地狱当中,心怀善良、慈悲的人,就是活在天堂。 人的意念,就是我们说的观想,可以随心所现。你的心想什么,你就能够观到什么。你在心里想的都是善良、慈悲的人和事,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善良和慈悲,因为我们的本性相同,我们的原始佛性相同,我们九识田中的本体相同,阿摩罗识相同。所以,处境造成的不同因果,取决于你不停地观想什么和你的心处在什么位置上。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30日
0
1
0
2025-03-30
【61. 证悟佛性 实相实修】—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61.证悟佛性 实相实修 学佛修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观想。实际上,一个人除了眼睛可以看,他的内心也可以观,叫自观。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可以看到自己内心的思维和想法。观想必须要“理路明白”,就是说一定要明白佛法的正道。你经常想的某一件事情,你觉得它是对的,如果你天天这么想,那么你就熟悉了这件事情。在观想当中,除了佛理明白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叫“观境熟悉”。观就是看、注意,境就是境界。就是说,你已经能够很有境界地想到,比方说,你经常想到“我以后要超脱六道”,那么超脱六道的这个道,你就会非常熟悉,所以,你才会没有躁妄欲速之心。因为你非常熟悉这条道路,你知道到某个地方去开车需要多长时间,你很专注、全神贯注,那么,你就不会急躁了。 举个简单例子,当你们坐飞机旅行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们到达目的地飞机要飞行多长时间,你们可能会觉得坐的时间很长;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们要坐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你们心中有底了,那么,你们坐在飞机上可能就不会急躁。你们现在学佛了,懂得超脱六道是一条非常漫长崎岖的道路,你可能就不会很急躁,你就会天天坚持好好地修心。如果你不知道这条路会走多长时间,可能你就会很急躁,这叫“躁妄”。因为烦躁之后,你的这个躁妄欲速之心就开始了:“为什么老板还不给我升迁呢?”“为什么我还没有到达呢?”所以,你的心就会不坚定,你的愿力就会不坚固,你就会离开实相。实相就是实实在在正在进行某件事情的真实之相。实相是很重要的,实实在在地看到正在进行的一些事情,用实相来念佛、来学佛、来拜佛,你就是达到了妙行,你才能成佛。 “妙行”是什么?你能解决现实问题就是妙行。很多人念了很久的佛经,学了很久的佛法,天天还是烦恼,天天还是痛苦,他就是没有妙行。如果行为上能够解决你的烦恼,就叫妙行。所以,实相念佛、自性真佛,如果你是实实在在学佛的人,你自己的本性流露就是真佛出来了。如果你们天天真的很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像菩萨一样慈悲?你内心的真佛是不是出来了?你是不是再不愿意跟别人去争斗、去吵闹了?天天跟别人去争斗、去吵闹,其实这个不是实相,因为你看到的是虚假之相。修心的“修”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修”字会引出另外一个字——“证”。佛法界经常讲“证悟”,证悟是很重要的,“证”就是证得,因为我验证了,我得到了,然后悟性就出来了。对于学佛人来说,想证悟也是非常地难,只有实证妙行,才能证悟佛性。 很多人学佛的时候是学得非常坚定、非常开心,但是当他们真正碰到难题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样用佛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想一想,学佛要学到真正碰到事情的时候也能够放下,你说难不难?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毕业之后,不知道怎样去把大学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为什么你去某个公司应聘的时候,公司会要你提供工作经验证明呢?就是说工作经验很重要,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很难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我们学佛除了修(修学)之外,还要证(验证)。怎么样去验证呢?你们学佛念经后,觉得念经很灵验:“哎呀,我一念经后就梦见菩萨了。”“我一念经,身体就好多了。”这就叫证悟。 证悟很难,但是证悟是有方法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自己观照自己。观照自己什么呢?就是观照自己心中的观世音菩萨。心中常住观世音菩萨,你就能够经常这样观照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就是亲证,你心中有佛,你就会亲自证得佛性,而不是听别人说的。要想亲证佛性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法精进。我们都知道“一门精进”,“一法精进”就是说,我今天学什么法门,我就精进什么法门,这就是一法精进。举个例子,很多家庭的妻子,什么菜都会烧,可是什么菜都烧不好。她会缝补衣服吗?会。她会做包子吗?也会一点点。缝衣、做饭,都会一点点,最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同样,要想证悟,就要一法精进。 师父跟你们讲,如果一法精进的话,有烦恼马上就会断除。人的烦恼是不断的,天天有烦恼,如果你有智慧,烦恼一出来,你马上就能用智慧把烦恼断掉。断烦恼是由浅入深的,一个烦恼来了,先是一点点地断,断到后来,越断越深,不管什么烦恼都能断掉,那么,你这个人就是拥有深层次断除烦恼的能量。很多人碰到麻烦事情了,就会说:“无所谓,没有关系的,我会想通的。”这是浅层次的断烦恼。深层次的断烦恼是什么?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你要在自己的深层意识当中想到:“只要是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这个事情会过去的。”那么,你就是在深层次上已经断掉了这个烦恼。高层次的断烦恼是,在深层意识上只知道有这件事,想过就放下了。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30日
0
1
0
2025-03-30
【60. 去除五盖 对治不净】—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60.去除五盖 对治不净 五盖是修行的大敌,师父跟大家简单讲一下怎么样来对治五盖、克服五盖,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和寂静。 第一,要用不净观和布施行来对治贪欲盖。不净观是什么?不净观是禅定修持的重要方法,就是要想到人间的一切都不干净,从而去除自己对欲望的贪恋。这个人间有什么好贪的?贪来的钱财要倒霉。现在多少人出事情不都是因为贪钱吗?很多人一辈子努力,到了最后不都是栽在钱财、男女之色上吗?你要用不净观去看待事物,就是说,贪来的钱财都是不干净的,不是自己的不要拿。中华传统文化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有道理才可以拿钱,没有道理的钱财不要去拿,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很多女孩子跟男人做坏事,就是因为拿人家的太多,吃人家的太多,这样的女人就会不值钱。女孩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挺好的,为什么要去贪男人的钱财呢?今天这些钱财,你要看到它会污染你的心灵,让你堕落,所以你要把它看作是不干净的东西,你不能去贪,不能去拿,这样你就克制了自己的贪欲。 一个不贪的人,就是能够经常布施的人。一个能够经常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送给别人的人,他还会去贪别人的东西吗?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什么都愿意布施给别人的人,你说他会贪吗?“这个我也要,那个我也要”,这种人才会贪钱财、贪名利、贪色相。用不净观和布施行去修、去行,你就能够成功地克服自己的贪欲盖。 第二,对治瞋恚盖,要用慈悲观和忍辱行来治疗自己的恨念和罣碍心。比方说,你老公骂你的时候,你恨得不得了,这时候你要用慈悲去对治自己的瞋恚。你要想一想:“老公也蛮可怜的,他为这个家也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他也是一个人,有心里话没地方去说,也有内心的痛苦、压力,他也不容易,一辈子打工,也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也没享受过什么,现在的家庭矛盾是夫妻双方造成的。”当你以慈悲之心去思考,当你没有恨念、没有瞋恚的时候,你自己会感到很舒服。如果一个人恨别人,你不会对另一方造成任何伤害,只会给自己造成痛苦。当你恨别人的时候,别人是不知道的,你自己恨得难受,恨到最后咬牙切齿,伤害自己的心。 此外,当一个人恨别人的时候,还要学会忍辱行。不管碰到什么事,“我忍耐一下吧,对方也曾经对我好过,他现在的恶行以后会有报应的,他以后会吃苦头的”。当你忍耐、忍辱的时候,你就是在对治自己的瞋恚。 第三,怎么样来对治自己昏昏沉沉、整天想睡懒觉的毛病呢?以无常观、持戒行对治惛沉睡眠盖。无常观是什么?就是叫你要经常看到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人说走就会走的。当你哪一天身体痛了,查出来生了重症,哪一天你的这个劫过不去,你就死掉了,你还睡什么懒觉?不要再昏睡了,你要抓紧时间精进修行,多做功德,做好人、做好事,这样你才能上天,你才能做菩萨。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持戒。戒是什么?就是戒律。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和规范,守戒的人,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经常想:“我没有时间跟别人吵架,没有时间去恨别人,我念经的时间都不够,经文组合都来不及念呢,人间有什么好吵好闹的?一切均无常。” 学佛人至少要持五戒,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如果能守持自己戒行的话,你还会昏睡吗?持戒就是说,我今天要成佛,我必须要守戒,持戒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计划早上五点钟起床,就五点钟起床,计划六点钟起床,就六点钟起床。很多人五年前就说要减肥,五年过去了,怎么越减肥越肥胖?这种人还解释说自己的身体喝水都会胖。如果一个人真下决心减肥,会瘦不下来吗?减肥要有耐心,学佛更是需要恒心,能够守戒的人就有恒心。一个人说减肥就能控制自己不乱吃东西,就是很有决心。很多人想戒烟,说“等抽完这一支烟再去戒烟”,这样能够成功戒烟吗?有决心的人说不抽就不抽。戒酒也是这样的,哪有说“等我把这一箱酒喝完了,我再去戒酒”的?这些都是没有信心的人。说戒马上就要戒,说停就停,这就是守戒。 第四,以数息观、禅定行对治掉举恶作盖。菩萨教我们一个方法,当一个人心情不好,老想过去难受事情的时候,要用数息观去消除自己的杂念和悲伤。什么叫数息?就是数自己的呼吸,坐在那里数“一、二、三……”脑子里意念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身心保持禅定的状态,不去散乱,不去想过去的事情。你们现在坐在这里两个小时,就是专心听师父讲佛法,在这两个小时里,你们脑子里非常干净,你们没有想过去,也没有想未来,更没有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什么烦恼、杂念都没有,不但没有感觉累,而且还很法喜,你们就是在禅定之中。 师父经常要看你们能不能定下来。你们坐在下面的人如果眼睛左看右看,这种人是定不下来的人,这种人是没有出息的人,这种人是学不了菩萨的。心定不下来念经,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数息观就是告诉大家,如果有不开心、心情不好的时候,安静地坐下来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你仿佛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一呼一吸,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这一点上,脑子不散乱,就不会想过去、未来和烦恼的事情。禅定是说,能够让自己散乱的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上,坐着就坐着。你们去看,坐立不安的人,是不是有烦恼?一个人碰到了问题,是不是会坐立不安?你们坐在这里听师父讲课,能够坐得稳的人,就是定得住,就是有禅定心。有时我们去社区里开会,大家讲话吵得烦,静都静不下来,每次主持会议的人总是说:“大家安静一点,大家好好听领导讲话,大家不要讲话了……”大家比较一下,师父在这里给大家讲佛法,有没有吵闹的声音?你们坐在这里听课,连自己的呼吸都听得见,这就是数息观、禅定行。 第五,对治疑盖,用什么方法呢?要以坚信三宝对治疑惑。坚信三宝是什么?你要相信佛法僧,要相信菩萨,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菩萨存在的。你坚信三宝,菩萨就在你身边,这样的话,你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坚信三宝,你就不要去怀疑,没有什么好怀疑的,菩萨说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今天怀疑你老公在外面有女人,你相信菩萨有眼看得见,护法神会惩罚他的,这样一想,你心里就会舒服很多。如果你境界高的话,你会想,“菩萨会指点他,不让他做坏事的,我也不要怀疑,他不会背叛我的”。就算他有这种出轨的行为,你也要坚信三宝,要相信我替他求菩萨一定会改变他,要相信菩萨一定不会让他太过头。这样的话,你就会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信心,你就会正确地对治自己的疑惑。 怀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也会产生业障。师父问你们,你们怀疑老板对你们不好,明天要把你们开除了,你们害怕不害怕?你今天做错一件事情,你跪在菩萨面前念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祈求菩萨说:“菩萨,您会原谅我吗?”你害怕不害怕?你一定会害怕。你做了一个噩梦,感觉今天要出事了,百分之两百你会害怕的。一个道心坚定的学佛人,他一定能去除疑惑,终有一天能够明心见性,达到解脱、涅槃的境界。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30日
0
0
0
2025-03-30
【59. “五盖”之浅释】—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59.“五盖”之浅释 佛教中的“五盖”是什么呢?“五盖”就是指覆盖众生心性,令我们心中善法不生的五种烦恼。“盖”是烦恼的别名,即覆盖之意。五盖包括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和疑盖。 第一盖叫贪欲盖,就是贪爱人间的五欲。这种欲望会使我们的身心迷惑,可以让我们的心,善法永不生起。也就是说,贪欲盖会把我们心中的善良永远抹去,因为我们贪图了人间的名利,就会令自己心中不再拥有善法。 第二盖叫瞋恚盖。“瞋恚”就是瞋恨、发怒。因为一个人很容易恨,你每天恨,每天难受,每天令你不开心,或者你感受到不适合你、违背你意愿的事情,你就会在现实的境界上生起怨恨。你们记住了,怨和恨是相续的,你只要怨某个人,“我跟他讲好了的,而他每一次都这样”,时间长了,你就会由怨生恨,你就会恨他。比方说,在家里,老婆每次红烧萝卜的时候都烧得太咸,老公跟她讲了很多次“菜太咸”,可是老婆下一次烧这个菜还是咸——“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了,这个菜太咸了”,老公再怎么讲,老婆依然是我行我素,“你去讲你的好了”——老公就会有怨气,然后就产生瞋恨。过去皇宫里的深宫怨妇就是这么来的,一个女人总是怨天怨地,时间长了,她一定会恨别人,一恨,心里就会难过、愤怒,然后相续。这些瞋怨、恚恨情绪会覆盖人们清净的心性,所以就叫瞋恚盖。 第三盖叫惛沉睡眠盖,也可称为睡眠盖。师父问你们,整天昏昏沉沉想睡觉的人,是不是脑子不清楚?你问他什么事情,他都回答:“啊?”师父看你们没有人能逃得了这个盖。很多人念经的时候容易打瞌睡,思绪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就是进入了这个盖。“惛沉”是指心性惛沉,经常睡不醒的人,就会情绪惛沉,忘失正念。贪睡的人就会没有正念,所以说贪睡无正念。学佛人不要贪睡,要规定自己每天睡六七个小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就会提起精气神。 为什么贪睡的人会没有正念呢?如果一个人总是说“我明天早点起来锻炼身体”,可是第二天早上到点了,他就是睡不醒、起不来,他有正念吗?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就不能昏睡,因为人的心性在昏沉睡眠中容易变得阴沉。有很多人晚上害怕睡觉、不敢睡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阴身(阴的身体)的人,尤其是女人,晚上一睡觉就会做噩梦,她们很害怕睡觉,所以师父让他们晚上睡觉之前先念七遍《大悲咒》。惛沉睡眠盖就是说,你已经被烦恼痛苦迷惑了,被它盖住了,你搞不清楚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心识疲惫、昏昏欲睡,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第四盖叫掉举恶作盖。“掉举”两个字是指心躁动不安,心情一会儿掉落下去,一会儿又举起来了,心情掉下去的时候沉默寡欢,心情好起来的时候开心欢喜。就是说,经常想起自己的过去就会难过、痛苦、不开心,妄念纷飞,想起正在开心时又高兴得不能自制。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这个世界是我的,我很开心”,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又难过,情绪不稳,心绪忽上忽下,跟神经病患者一样喜怒无常。“恶作”是什么?就是厌恶自己所做的不好的事情,有悔恨的意思。但过去做错的事情、恶的事情把你的心盖住了,让你已经没有良心,这些会狠狠地刺伤你的心灵,让你悔恨交加。 如果一个人经常去回忆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心情就会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时间长了,就会泯灭自己修道的道心。道心是什么?就是自己修道的坚定信心。有些人很可怜,一会儿修心,说“菩萨保佑我蛮好的,很灵的”,一会儿又说“怎么求菩萨不灵?”这种人是修不好的,因为他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恒心去修心修行。 第五盖叫疑盖,就是怀疑。怀疑之后,人会生出很多的烦恼。如果你怀疑佛法的真实和灵验,你就不可能持之以恒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怀疑“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吗”,你就会活得很沮丧。很多自杀的人都会说:“我待在这个世界上干吗?一辈子碰到的人都是坏人,都在害我。”很多女孩子就是这样觉得的:“怎么男人个个都这么坏,个个都这么恶?”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好人吗?不是,这个世界上当然有好人。师父就是一个好人,师父不要命地在救人、度人,不只是师父一个,你们也是好人,你们都在精进学佛,忘我地救度众生。 疑心生暗鬼,心中有鬼的人才会怀疑别人。整天怀疑别人的人会有朋友吗?如果生意人整天怀疑别人,别人会跟他合作做生意吗?又如:你娶了一个老婆,你整天怀疑她会做出格的事,这个老婆会跟你长久过日子吗?你整天怀疑你的老板,你老板会喜欢你吗?你整天怀疑领导在搞你,这个领导会用你吗?你整天怀疑自己要生癌症,你的心情、身体会好吗?这就是疑盖。怀疑会加深一个人的业障,阻碍其修心。学佛人不能多疑,要积极用善法对治这五盖,才能有所成就。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30日
0
0
0
2025-03-30
【58. 戒法自然 智慧随缘】— 有声书《白话佛法 第12册》
BHFF图片 后退15秒 快进15秒 58.戒法自然 智慧随缘 学佛做人要诸恶不作、勤修善行,不要执著任何事情,不要攀缘。什么叫攀缘?攀缘和随缘是相反的概念,攀缘就是不该你得的你硬要去得到它。攀就是往上爬,我好了还要更好,我有钱了还要更加有钱,我做官了还想官更大,攀到最后的结局就是掉落下来。而“随缘”,就是随顺因缘。一切不去强求,这样心就不会有贪欲。所以,一个人不执著、不做恶事、尊敬别人、不攀缘,他的境界就会慢慢地提高,最后就会不思善、不思恶,自空无碍。 学佛不思恶容易理解,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学佛学到最后怎么连善都不思呢?因为做善事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思善行善已经是你的本质,你不用专门去想自己要行善,只要去行,自然你一定就是行善了。你已经是菩萨,你还要说“我是菩萨,我要行善”吗?你已经天天在大学里上课,你还要说“我是一个大学生”吗?你已经是一个行善之人,天天在做好事,你还要去想“我要做好事”吗?你是一个好人,你做出来的自然都是好事,所以叫“好人做好事”。人是怎么自空无碍的呢?对世间无所攀缘就会自空无碍。就像母亲为孩子做事一样,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孩子回报,她的意念是空的,心中没有罣碍,就只知道对孩子好,她根本用不着去想什么,无所攀缘、不思善恶。 学佛人要多接近善知识,要识自本性,不要已经有了金饭碗,还要到处找宝贝。你们现在学习心灵法门,就好比已经找到了一个金饭碗,就要一门精进,不要再去东瞧瞧、西看看。举个例子,一个声乐老师要收三十个学生教唱歌,同一个老师教,三十个学生都能够学出好成绩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别,每个人的个人条件不一样,学出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真正的学佛就要识自本性,就是认识自己的本性,然后通达佛理,无我相、无人相,直到菩萨的境界,这才是真性不移——本性不改变。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本性一直延续下去而不移动呢?首先要做到心中没有是非。你今天说这个事情是对的,接下来,你就会说别人是错的。你今天心中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你怎么知道别人是错的呢?经常去责怪别人的人,就是因为他自己心中认为这是“是”,所以他才会指责别人是“非”,“是非”就是这么出来的。 第二,要在心中觉得自己没有守戒,这叫戒法自然。不抽烟的人难道要天天去讲自己今天没有抽烟吗?你不是一个打妄语的人,难道你要讲自己今天没有打妄语吗?今天你没有偷东西,你是一个好人,你本来就已经守戒了,你已经是戒法自然,你已经到了不用去想自己是否已经守戒了,其实你一直在守戒。学佛人心中要有一道“防火墙”,要经常检验自己的“防火墙”是否有效果,这道“防火墙”就叫境界。经常检验自己的境界高不高,就像电脑经常要更新软件一样,学佛人也应循此法,才能因戒生慧。 很多人一辈子都改不掉一些毛病,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境界,把小时候的境界用到中学、大学,到了结婚的时候还是用自己小时候的境界。比方说,上小学时她就在学校里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到了中学、大学,她还是这个境界,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等到结婚之后,她冲着老公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结婚之前,老公对她很好,她对老公也很好,结婚后老公对她没有先前那么好了,她也就对老公不好,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婚。在现实生活中,你必须提高境界,也就是说,结婚前你是一个境界,结婚后你要明白,大家都要为这个家多努力、多付出,你要多花一点时间来照顾家庭、解决家庭问题,这个时候你的境界提高了,你的家庭就会更和睦,你的婚姻才会幸福,你才能成功,才能开悟。 学佛人要知道什么叫境界,什么叫理解境界。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持能力。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善恶,你要认为都只是一种缘分,今天缘分来了就来了,缘分去了就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当缘分在的时候要珍惜,缘分去了也不要太伤心,不要让世界上的种种善恶影响到自己的心境,这样的话,你的智慧才会圆满,你的福德才会充盈。这就是不思善不思恶。 学习佛法知识,首先要理解,第二要实践,第三要转换思维,这样你才能心无罣碍、增长智慧。师父问大家,人间再多的苦痛,菩萨和佛是不是能够解决?因为佛菩萨拥有超越人间的智慧,从而产生出无量无边的能量来解决人间烦恼。佛教说,智慧是广大无碍的。如果一个人充满智慧,就是拥有了般若智慧,他就能够战胜人间所有的困难险阻。 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苦痛,得不到解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心,我们有嫉妒心、瞋恨心、贪婪心、愚痴心,有痴心就会妄想、乱想:“我能做这个,我以后能够成为那个……”一个人满脑子都是痴心,就不会得到解脱。真正想解脱是有真义的,真义就是真正的含义、真正的意义,就是要懂得和佛光融合在一起,佛光在你的心中,你就会融合佛光。佛光是什么?就是智慧。当你有智慧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去除很多烦恼?作为一个学佛人,你今天烦恼了,你是不是应该拥有智慧去化解烦恼?智慧就是菩提,所以说烦恼即菩提,随缘度化众生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白话佛法》十二
白话佛法
随缘心
3月30日
0
0
0
上一页
1
2
3
...
23
下一页